2009年3月17日 (二)

通識教育模範教學獎 2008

時間: 4:00-5:15pm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邵逸夫堂展覽廳

香港中文大學自創校之始,一直推行通識教育,鼓勵學生擴闊視野,跨越學科界限,關心社會,探究人生問題。

現時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通識教育科目的老師超過二百位,其中許多表現優秀、卓然出群。為表揚傑出老師的貢獻,香港中文大學教務會通識教育委員會於2006年設立「通識教育模範教學獎」,邀請全校通識科目老師及學生提名,並由該委員會之常務委員會根據課程設計、教學方法、課業指導三方面評審。

本年度榮獲提名的老師有五位。教務會通識教育委員會議決頒發「通識教育模範教學獎」予三位傑出通識老師:教育心理學系張雷教授、政治與行政學系周保松教授及聯合書院 Tessa Stewart 女士。

謹此致賀!

張雷教授

張雷教授
教育心理學系
「通識教育幫助學生建立不一樣的學習思維,
更能應付今日知識的急速發展。」

張雷教授為南加州大學教育心理學理學碩士和博士,研究範圍廣泛,包括教育與心理測驗及測量、應用統計學、進化論及進化心理學,以及社會發展心理學。張教授在研究方面表現優秀,贏得中大2007至08年度青年學者研究成就獎。

教學理念

張教授自2006年任教UGD230S「進化、人性與行為」。該課程旨在幫助學生建立進化研究的知識基礎,引導學生應用這些知識以處理各種議題,例如人類發展、行為、情緒、個性和社會問題。張教授期望學生能實踐所學,反省自我,改善人際和家庭關係,提高學術研究及生活其他層面的水平。

UGD230S的課程內容涵蓋不同領域的知識,包括心理學、生物學、遺傳學及人類學。此外,在課堂上也會論及政治時局、社會文化和經濟問題。張教授認為進化論中物競天擇的理論,能貫穿這些不同的議題,確保課程內容連貫。這個課程內容豐富、啟發思考,符合通識教育的目標,能擴闊學生對於人類行為的識見和視野,提供反思人性問題的理論框架。

要向不同學科的同學講授這個學生人數眾多,涵蓋面廣的通識課程,可謂一項挑戰。然而,張教授成功以積極的教學方式,促使學生主動學習。他在課堂上採用互動的學習活動,鼓勵討論,同時明確要求學生須於課前閱讀參考文章和預習。張教授的指定閱讀材料技內容奧博,包括專門設計的講義、網上期刊及參考資料。

評估是教與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課堂上的持續評估和寫作練習有助學生鞏固知識,並提升口語及寫作的表達能力。這些寫作練習經過特別構思,用以刺激學生思考,張教授評改時,給予的回應和建議非常有用。整體而言,學生的作業水平甚高。即使學生普遍認為課程內容艱深、功課較多,但對於張教授和這個課程均給予高度評價。他們認為張教授對學科充滿熱忱,又能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他不但教學風格甚有創意,為人也有幽默感,這些都有助學生更容易掌握進化論的複雜概念。

傳統社會側重訓練專才,忽略對通才的培育。但張教授深信通識教育對社會非常重要,因為通識教育能擴闊學生的知識,培育學生對知識和學習抱持開放態度,更能應付今日知識的急速發展。他將知識比作食材,良師喻為佳廚。好的廚師將各種不同的優質材料,以正確的方法泡製成營養味道兼備的菜色,學生不但能吸收思想的養份,學習過程本身也是賞心樂事。

周保松教授

周保松教授
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
「求學與做人,貴能齊頭並進,更貴能融通合一。」
(新亞學規第一條)

周保松教授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在英國倫敦經濟政治學院取得博士學位,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助理教授,於2007年獲得社會科學院模範教學獎,其研究興趣為當代道德與政治哲學。

教學理念

周教授從2002年開始執教通識教育課程,科目包括UGD255R「價值與公共事務」、UGD266R「政治哲學問題」等,課程設計和教學方法皆獲好評。學生除有機會閱讀西方經典哲學作品外,還有題材廣泛的報章社論、國內外雜誌的書評、論文、電影分享,和他親自撰寫的文章。他希望通過不同媒介,深入淺出地介紹政治哲學,幫助學生把握重要的思想。

周教授教學以來,所面對的最大挑戰是如何激發學生對哲學、政治與人生問題的好奇和疑惑。他指出「學,必先有惑;有惑,遂有解惑之心;有此心,自能享受做學問的樂趣,自能看到學問與生命的關聯。」要達到這個目標,他認為最重要是對話和思想交流,而不是傳統單向度的知識傳授。因此,周教授熱心鼓勵學生參與課堂、導修和網上討論。為了與學生進行全天候討論,他特地建立了《政治、哲學與人生》的網上論壇,不斷提出各種各樣的政治和人生哲學問題,刺激學生思維,挑戰他們的價值觀,並共同在坦率的思想交流中尋找答案。許多學生修完他的課,甚至畢業後,仍然留在《政治、哲學與人生》網上論壇一起閱讀和思考,形成一個難得的思想園地。周教授也創辦了「犁典讀書組」,定期和學生在家中一起研讀經典,經年不輟。

透過認真思考,周教授希望學生慢慢發展出自己的問題意識,繼而學會閱讀原典和書寫高水平的學術論文。他最想學生修讀他的課,既痛苦又享受:「痛苦者,是開始意識到,人生中有許多極重要卻又極困難的價值問題,值得認真對待,並由此承擔我們應有的責任。享受者,是能進入哲學的迷人世界,感受到追求學問的無窮樂趣。」周教授於《自由的教育》一文中寄望「透過通識教育,拓闊學生的視野,令他們認識及欣賞生命中不同領域的內在價值,從而看到生活多一些的可能性… …」要體驗這個既痛苦又享受的學習過程,正好從通識課開始。

Tessa Stewart女士

Tessa Stewart女士
聯合書院
「對萬事萬物抱有疑問,包括所學的;反省自己所作的,尋求恆久的解答。」

Tessa Stewart女士於愛爾蘭都柏林大學聖三一學院取得社會研究學士學位,又於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取得社會工作學碩士學位。她的研究重點為「人類如何受生活和工作環境背後的文化及體系影響」。Stewart女士教學經驗豐富,曾任教的科目有組織行為、實驗管理學培訓及跨文化溝通。

Stewart女士現於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及香港理工大學講授通識教育及持續進修課程,包括人際及專業技巧訓練、跨文化溝通。這些課程均以學生的主動學習過程為學術評估基礎。

教學理念

自1999年起,Stewart女士開始教授聯合書院通識教育課程中的領袖課程 — GEU2012
「領袖英語訓練計劃」。她將自己設計的課程內容,透過非形式學習過程,融入讀書、日常生活及工作環境。她讓學生先從宏觀的角度,思考擔當領袖時或會遇到的處境,接著再以個別訓練的形式,教授學生領導與溝通、社交網絡及自我管理的細節技巧。這個課程實行小班教學,學生人數一般不超過15人。

Stewart女士的教學方法以體驗教育為本。她認為因應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方式也應隨之改變。傳統的授課和訓練往往以知識及技術的傳授為主,並不著重個人成長及潛能發展。體驗教育能因應個人風格、喜好、長處及志向而調整,較諸傳統按本子訓練或教學的方法,更能啟導學生正面的情緒,明顯增強他們的自信、自重、自尊,以及個人的價值和志向的追求。

Stewart女士以學生的背景及現實生活經歷,取代課本範文,作為學習的根據。課程聚焦於學生如何把自身經歷帶進課堂討論,又把在課堂學到的應用到日常生活中。譬如,課堂上的角色扮演練習,就是希望透過生活的實例,發展學生的人際技巧,提升他們的能力,因應不同情況正確使用英語。課程完結前,學生需要在家完成試卷。試卷包括三個部分:一、自我反思,學生需要詳細說明修課後,自己在學習及發展上的得著;二、應用,學生要以現實生活為例,說明如何實踐從課程所學的自我管理技巧;三、個案研究,學生要分析現實生活的情境,然後從個案中的經理或管理人員的角度作出判斷。

在課程上,Stewart女士對學生作持續和即時的評核。每節角色扮演後,Stewart女士會就學生的表現給予意見,同時也鼓勵同學互相評估。除檢討同學的表現外,學生也有機會自我反思。每節課完結時,學生需要填寫自我評估問卷,指出上課後自信心及正確使用英語能力的進度。

Stewart女士深信通識教育十分重要,因為只有教學方式取得平衡,方能讓學生發展為成熟有自信的人。通識教育推崇跨學科及全人教育,鼓勵學生主動學習,老師也能針對學生的個人潛能和學習模式,配合周遭環境的需要。通識教育也為老師提供園地,嘗試有別於傳統教學活動、情境及過程的多樣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