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教育模範教學獎2022

本年度荣获提名的老师有七位。教务会通识教育委员会议决颁发「通识教育模范教学奖」予 大学通识教育部的刘保禧博士以及人类学系的麦高登教授。

颁奖礼

日期: 2023年8月24日 (星期四)
时间: 3:30p.m. – 5:15p.m.
地点: 康本国际学术园二楼9号演讲厅
報名: https://cloud.itsc.cuhk.edu.hk/webform/view.php?id=13670874

欢迎所有教职员工和学生参加。

刘保禧博士

刘保禧博士
大学通识教育部
「学,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刘保禧博士在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获得哲学学士丶硕士丶博士学位,毕业後於2012年加入中大通识教育部,讲授通识教育基础课程UGFH1000 「与人文对话」。刘博士也是中大哲学的兼任讲师,讲授科目包括UGEA2150「中国文化及其哲学」丶UGED2891「爱情哲学」等。2017至2020年间,他在台湾东吴大学哲学系担任助理教授。

研究兴趣是儒学丶近现代中国哲学丶比较哲学,编着有《字里人间:人文经典与通识教育》(2021)。

教學理念

学,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我任教过的通识教育课程都是人文学科。而我相信人文学科的目标,是让人深入地理解自我,理解世界。

反省是我教学理念的灵魂。人文教育始於我们的无知──我们不太清楚如何获得关於自己和世界的知识。我们并不完全清楚自己如何产生观念和经验,也不清楚这些观念和经验如何跟人的能力和性情相关;此外,我们也不完全理解人类社会是如何形成的。人文教育却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所运用的概念,乃至反省自己的概念框架,藉此理解自我。通过主动介入反省,我们得以质疑自己的假设,挑战自己的偏见,并培育更为全面细致的角度,领略人类经验如何错综复杂。

反省不是无中生有。每个反省背後都有故事。这些故事就是历史,它塑造了我们今天的思想。如果不作反省,我们就会被当下的时刻所蒙蔽。从历史的角度看,我们至少知道两件事情:其一,人类经验的有限性。在有意识作出任何选择之前,日常生活中的观念丶习俗丶制度已经被给予我们了。其二,人类经验的可能性。人类所以如此这般地存在,可能是历史的偶然。如果观念丶习俗丶制度都是人为的创造,那麽人类的经验可以是这样或那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文学科使用历史方法研究乃是解放──我们可以超越一己所处时空的限制,从更广阔的眼光重新审视塑造我们的文化力量。

我的教学理念亦深受苏格拉底影响,亦即透过对话的方式,质疑对方的预设。他认为哲学有别於一般的学问:哲学并非依据实验或经验观察,而是纯粹依据反省。所谓「反省」,我认为苏格拉底的意思是说我们对於所思考的事情有一种抽离的观点,不宜因循习俗或惯例。在苏格拉底看来,反省活动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而非个体性的。从社会的角度提出问题,关注社会政治秩序以及政治领袖的德性。而做到这件事的最好方式,就是对话,因为对话容让不同的观点得以碰撞丶交流。因此,苏格拉底并非主张困在图书馆或困在自己的脑袋里作个人沉思;反省应该是介入公共领域与他人交流讨论。就像苏格拉底,我的目标就是鼓励学生以开放的态度与他人讨论。苏格拉底的对话者应该真诚看待自己的信念,检视这些信念之间的关联,并尊重自己的交流伙伴。苏格拉底这些真知灼见,令我获益良多。

高登教授

高登教授
人类学系
We discuss provocative questions in my classes, ranging from ‘Why are human beings so afraid of death today?’ to ‘Is patriotism good or bad for the world?’ to ‘Why does foul language so often invoke sex? Isn’t sex about love?’ to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future of Hong Kong?’ Rational discussion using critical thinking, where we can all learn from one another, is the essence of university learning, and this is what I strive for in my classes.

(只备英文版本)

教學理念

(只备英文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