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文对话

     
课程读本《与人文对话》第五版 (左: 中英文版; 右: 英文版)

大学通识教育两门基础课程「与人文对话」 和 「与自然对话 」重于深度阅读。选修「与人文对话」的同学将细读中西经典著作节选,学会理解并应用经典所阐述的观点,藉此思考有关美好生活和美好社会的问题。课程读本《与人文对话》不仅是配合教学的文选,也是课程理念和设计的体现。读本收录的文章足为教学、学习和探索人生与社会的意义提供广阔背景。从2011年到2015年,大学通识以下列12部人文经典为基础,印制过多个版本的读本。其中,《会饮篇》和《心经》全文收录;其他经典则节选印行。

第一部分:寻找自我:我的潜能,我的价值

1. 荷马《奥德赛》
2. 柏拉图《会饮篇》
3.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
4. 孔子《论语》
5. 庄子 《庄子》

第二部分:人类力量的极限: 我的怀疑,我的恐惧

6.《心经》,配以一行禅师的阐释
7. 圣经
8. 古兰经

第三部分:社会机构中的自我: 我的理想社会

9.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
10. 卢梭 《社会契约论》
11. 亚当・斯密 《国富论》
12. 马克思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课程的三大部分后经重新命名为 「第一部分:自我与人的能力」、「第二部分:信仰与人的局限性」和 「第三部分:社会制度中的自我」。新的标题言简而意广,赋予教师更大空间,以灵活诠释经典。

2015年,「与人文对话」教学大纲再经修订,核心经典文本从十二篇改为十一篇:

1. 柏拉图《会饮篇》
2. 孔子《论语》
3. 庄子 《庄子》
4.《心经》,配以一行禅师的阐释
5. 圣经
6. 古兰经
7.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
8. 卢梭 《社会契约论》
9. 弥尔《论自由》
10. 亚当・斯密 《国富论》
11. 马克思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在新教学大纲下,教师可在《社会契约论》和《论自由》之间选择其一,与其他九部经典一起讲授;课程不再设三大部分,鼓励教师自行选定阅读次序,增进教学效果。此外,教师在经课程主任同意的前提下,还可自由选讲最多两篇文章。最初,《论语》、《庄子》、《心经》、《圣经》和《明夷待访录》只印行中文版。在英文为授课语言之组别的同学,须参考这些经典的英译本,以辅助学习。考虑到同学的需求,在2018年,课程印制了英文版的课程读本。

2022年,通识基础课程全面重审教学大纲。经仔细考量,「与人文对话」 教师团队同意将课文数量减至八篇,在精减的同时亦引入新的经典。从2023年9月起,新的教学大纲将包括以下经典:

1. 荷马《奥德赛》
2. 柏拉图《会饮篇》
3. 孔子《论语》
4.《心经》,配以一行禅师的阐释
5. 圣经
6. 卢梭 《社会契约论》
7. 马克思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8. 塞尔《心灵、语言与社会》

最新的大纲纳入希腊史诗和语言学经典,拓宽文本选择的范围。精减之后,教师和学生将有更充裕的时间细读文本,加深理解。2023年出版的第五版教材,标志著通识基础课程教学的新篇章。

通识教育基础课程
香港中文大学
二零二三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