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ral Education
研究中心與崇基學院於2007年1月19–20日聯合舉辦「大學理念與通識教育」學術研討會。隨著現代學術分工愈趨專門化,雖然通識教育日漸受重視,但大學理念的重要性卻被淡化,然而如 何實施通識教育往往反映了辦學者的大學理念。因此,研討會重提大學理念與通識教育的關係,實具時代意義。是次研討會的主題包括:「華人社會通識教育」、 「國內大學通識教育經驗」、「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實踐」、「通識教育與社會及大學理念:中與西」。
主題演講:通識教育在現代大學中的位置
-
講者:金耀基.pdf
華人社會通識教育
-
傳承與創新:在新的時代背景中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講者:歐陽康教授(華中科技大學).pdf
-
華人社會進行通識教育的意義與挑戰講者:林孝信教授(國立清華大學).pdf
-
大學通教育的綱與目講者:甘陽教授(中山大學/香港大學).pdf
國內大學通識教育經驗
-
通識教育在復旦講者:熊思東教授(復旦大學.pdf
-
蔡元培高等藝術院校辦學理念探微——以國立藝術院為中心講者:張雁女士(浙江大學).pdf
-
元培計劃五周年——北京大學本科通識教育實踐的回顧與展望講者:朱慶之教授(北京大學).pdf
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實踐
-
中國大學通識教育:理念與現實講者:曹莉教授(清華大學).pdf
-
我國創新型大學建設中的理念引領——論經典大學理念與現代大學理念間的張力講者:周谷平教授、張雁女士.pdf
-
從自由教育到通識教育——大學理念的轉變與承傳講者:梁美儀博士(香港中文大學).pdf
通識教育與社會
通識教育理念:中與西
The symposium was the fourth in a series of 12 symposia organized by the Heads of Universities Committee in preparation for the transition to the new “3+3+4” curriculum. The event, hosted b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was closely timed with two other events on related themes, namely Core Curriculum hosted by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nd the Lingnan University on 12 May and Cultural Education & History hosted by the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on 5 June.
Keynote speakers gave presenta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trends of the General Education programme in the U.S.A., Mainland China and Hong Kong.
The symposium also provided a forum for academics and administrators of the UGC-funded universities to share their latest plans for the new 4-year curriculum and to discuss the major issues that were important to th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the General Education and Core curriculum in 2012, including:
- management of curriculum change
- content, pedagogy and assessment
- faculty and course development
- funding and resource
Welcome Addresses
- Professor Kenneth Young, Pro-Vice-Chancellor, CUHK
- Mr. Michael Stone, JP, Secretary-General, University Grants Committee
Keynote Speech I
(Moderator: Prof. Leslie Lo, CUHK)
-
Liberal studies and general education in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in the 21st century: its role, development and the challenges- Dr. Scott Lee,
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Association for Core Texts and Courses and Co-director of a U. 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grant, Assessing Trends in the Liberal Arts Core: A Vision for the 21st Century, A Nationwide Study of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df -
Management of GE curriculum change and faculty development- Dr. Jerry Gaff
Senior Scholar,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df -
Q&A Session
Keynote Speech II
(Moderator: Prof. Suk-Ying Wong, CUHK)
-
Development of GE in China- Prof. Sidong Xiong,
Dean of Fudan College, Fudan University.pdf -
Key issues in developing and managing a GE programme at tertiary institutions- Prof. Chan-Fai Cheung,
Director of University General Education, CUHK.pdf -
Q&A Session
Plenary Session Ia - Content and pedagogy in GE
(Moderator: Prof. Martha Cheung, HKBU)
-
Affective education & experiential learning- Prof. Susan Gano-Phillips, Fulbright Scholar, CityU.pdf
-
Teaching of core text- Dr. Julie Chiu, CUHK.pdf
-
Teaching of science in GE- Prof. Michael Wong, HKUST.pdf
-
Q&A Session
Planary Session Ib - Assessment in GE
(Moderator: Prof. Stephen Friedman, Fulbright Scholar, CUHK)
-
Assessment of student learning in a general education programme - Difficulties and methods- Dr. Huixuan Xu, HKIED.pdf
-
Pedagogy and Assessment in General Education – an analysis of data from students’ rating of instruction- Dr. Mei-Yee Leung, CUHK.pdf
-
Q&A Session
Plenary Session IIa - Faculty and course development for GE
(Moderator: Dr. John Babson, HKPU)
-
Faculty Development for General Education @ CityU- Dr. Eva Wong, CityU.pdf
-
Faculty and Course Development- Prof. Spencer Benson, Fulbright Scholar, HKU
Q&A Session.pdf
Plenary Session IIb - Funding models and resource for GE
(Moderator: Professor Michael Hui, CUHK)
-
Funding Models and Resources for GE- Prof. Stephen Friedman, Fulbright Scholar, CUHK
- Prof. Sidong Xiong, Fudan University.pdf -
Q&A Session
Others
2002年3月26-28日
專題研討
專題(一) 墓地形態與葬禮文化
-
Cemeteries as Heterotopia in Hong Kong Urban Space梁美儀教授.pdf
-
Development of Cemeteries in Hong Kong: 1841-1950高添強先生.pdf
-
Eros and Thanatos: Erotic Sculpture in Cemeteries張燦輝教授.pdf
專題(二) 宗教與哲學對死亡的省思
-
意識死亡與死亡意識:莊子與蘇格拉底的對話李懷敏博士.pdf
-
解構死亡劉國英教授.pdf
-
死亡與公義:猶太基督教信仰對死亡問題的掙扎江大惠教授.pdf
-
從打齋儀式看道教對死亡的處理黎志添教授
-
生命的尊嚴與死亡的尊嚴黃慧英博士
專題(三) 從社會與文化的角度看死亡現象
-
Death as a Sociological Anti-matter呂炳強教授.pdf
-
死亡影像:從另一維度看死亡何敏賢博士、張穎珊女士.pdf
-
香港死亡率之分析陳膺強教授、尹寶珊女士.pdf
專題(四) 前線工作者對死亡的體悟
-
Family-based Intervention for the Critically Ill and their Families in a Chinese Context馬麗莊教授.pdf
-
從「死別」到「善別」:香港喪親者的心路歷程陳麗雲教授、周燕雯教授.pdf
-
離世事件簿:接受臨終護理服務的病人研究黃金月博士
專題(五) 藝術世界中的死亡描述(上)
-
To die or to Survive: Evolutionary Aspects of Cantonese Opera Plots陳守仁教授.pdf
-
西方音樂對死亡的描述及運用余少華教授.pdf
專題(五) 藝術世界中的死亡描述(下)
-
一個偉人之死:魯迅的生前死後王宏志教授
-
The Dance of Death趙茱莉博士
-
從電影看中西的死亡觀陶國璋博士.pdf
「凝視死亡」圓桌會議:前線工作者的體悟(上)
主持:張燦輝教授
嘉賓:
湯新男姑娘 (院牧)
尹永發先生 (天主教牧靈部負責人)
古詠思女士 (善別輔導員)
葉惠芬女士 (癌症支援網站發起人)
鄭冰兒女士 (死亡教育工作者)
「凝視死亡」圓桌會議:前線工作者的體悟(下)
主持:李懷敏博士
嘉賓:
林翠玉女士 (護士)
莊婉珍女士(護士)
關小娟女士(研究院護士)
謝建泉先生 (醫生)
劉家祖先生(政府福利署總臨床心理學家)
「凝視死亡」 圓桌會議:宗教的反思
主持:黎志添教授
嘉賓:
湯新男姑娘 (院牧 [基督教] )
釋衍空法師 (佛教臨終服務)
Rev. Sr. Ophelia Liu (院牧 [天主教])
梁德華道長(蓬瀛仙館司理)
楊興本教長(香港伊斯蘭教會)
會議總結
主持:梁美儀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大學通識教育部與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於2004年3月25至27日成功舉辦了為期三天的「苦與樂」研討會。大學邀請副校長兼研究院院長楊綱凱教授、大學通識教育主任張燦輝教授,以及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鄧廣良教授致歡迎辭。
會議首兩天分為八個環節進行專題討論,第三天為「在痛苦中成長:社會服務的啟示」圓桌會議。在三天的會議中,我們喜見來自本地不同院校、不同學系的學者,及社會服務界的社會工作者聚首一堂,發表他們對課題的真知灼見,從哲學、宗教、文化、社會工作、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精神分析學等跨學科的角度,就人生的苦樂問題進行交流討論。是次研討會吸引了很多學者、學生及社會福利界同工出席聆聽,他們在公開論壇積極參與,提出不同的角度與意見,增加討論的闊度與深度,在一片熱烈的討論中為大會增添異彩。
「苦與樂」專題討論
開幕致辭
第一節
-
快樂與痛苦:是不是社會政策研究的一個核心問題?鄧廣良教授、王卓祺教授.pdf
-
Happiness in Hong Kong – A social survey張燦輝教授、 尹寶珊女士.pdf
-
第一節討論
第二節
第三節
-
Well-being in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Prof. MATHEWS Gordon Clark.pdf
-
On the Happiness of a Tree…and of Men and Women趙茱莉博士.pdf
-
第三節討論
第四節
-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e and Pleasure: The Cafe in China彭麗君教授.pdf
-
從快樂的追尋到極權統治--論法國革命中的恐怖政策梁美儀博士.pdf
-
第四節討論
第五節
-
Pains and Suffering of Self-Starvation: Experiences of Chinese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Anorexia Nervosa and Their Families馬麗莊教授、黎以菁教授.pdf
-
危症病人的苦與樂--親身體驗關銳煊教授.pdf
-
第五節討論
第六節
第七節
-
麵包清水裡的幸福人生--花園學派快樂論的現代意義王劍凡博士
-
非親緣性與他者--德里達的友情觀及其倫理與政治意涵劉國英教授.pdf
-
第七節討論
第八節
-
莊子之苦樂觀芻議劉笑敢教授.pdf
-
Heaven and Hell: On the Absolutization of Happiness and Suffering張燦輝教授.pdf
-
第八節討論
小結
「在痛苦中成長:社會服務的啟示」圓桌會議
為慶祝研究中心成立,香港中文大學大學通識教育部於2005年6月2-4日舉辦「人文的科學、科學的人文」學術與教學研討會,探討不同知識領域的共通之處,以及交流如何構思和教授「自然、科技與環境」範圍內的通識科目,以展示科學研究中的人文關懷。
主題演講:人文與科學
講者:楊振寧
二十一世紀大學的使命
-
大學應成為「第三種文化的搖籃」講者:胡顯章教授(清華大學).pdf
-
二十一世紀大學生價值觀的培育理念與教育策略講者:黃俊傑教授(台灣大學).pdf
-
跨學科視野的培育:新世紀大學通識教育的理念與策略講者:楊綱凱教授(香港中文大學).pdf
文化、學問與通識
-
文化:經驗 知識 思維 方法 精神講者: 楊叔子教授(華中科技大學.pdf
-
釐清學問的本質:為大學素養課程進一言講者:劉源俊教授(東吳大學 ).pdf
-
先知耶利米和他的高林姆:關於神、諾斯替主義和人文科學講者:呂炳強先生(香港理工大學).pdf
科學與人文
-
科技人應有的人文素養講者:李家同教授(暨南國際大學 ).pdf
-
假命題,真問題--談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融合講者:余東升教授(華中科技大學).pdf
-
從「兩個文化」 到「科學之戰」-- 論人文與科學溝通之迫切性講者:梁美儀博士(香港中文大學).pdf
人與自然
通識的教學
-
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教師的角色講者:張一蕃校長(輔英科技大學).pdf
-
關於實施通識教育的師資問題講者:王義遒教授(北京大學 ).pdf
-
大學通識教育與學習動機講者:周偉立博士(香港大學).pdf
知識的分類及其內在聯繫
-
The Unity of the Sciences and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Knowledge: Idea and Crisis of the ‘Geisteswissenschaften’講者:Prof. Gerhold K. Becker(香港浸會大學).pdf
-
Learning to Connect - Mission of General Education講者:陳載澧博士(香港浸會大學).pdf
-
Liberal Arts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Knowledge講者:張燦輝教授(香港中文大學).pdf
科技與通識
-
Cosmic Harmony – an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General Education講者:朱明中教授(香港中文大學).pdf
-
Digital Technology and Sharing: Technological and Social Perspectives講者:趙永佳教授(香港中文大學).pdf
教學研討會
- 物理科學在通識
講者:王永雄博士(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 - Hype, Hope or Hell
講者:許加聰博士(香港中文大學化學系) - 讓學生掌握數碼資訊優勢
講者:梁懿剛先生(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 - 哺育於科技文明的一代
講者:吳偉賢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訊息工程學系) - 「可持續發展」的教與學
講者:梁慧嫻博士(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 - 數學通識多面睇
講者:張家麟博士(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系) - 天文‧人文
講者:湯兆昇博士(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 - 醫學科學觀
講者:高永雄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生理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