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沙龙旨在于从跨学科及跨文化角度探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以鼓励学生思考与当代世界有关的问题,并促进校内的知识讨论。

2014-15 求真 x 處世

歷史如何被書寫?--五四運動的政治詮釋和歷史詮釋

講者: 陳以愛教授(東海大學共同學科暨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

1919年在北京爆發五四學生運動,隨後蔓延至上海及中國各大城市,演變為「罷課、罷市、罷工」風潮,綿延數月才告落幕。五四運動引起許多研究者的關注,然而歷史真相到底如何?過去周策縱教授、彭明教授各撰寫了一部專著,成為五四運動史的經典論述,但近年出版的公家檔案及私人紀錄告訴我們:有關五四運動的歷史細節,甚至包括一些關鍵性問題,都很有重新探討的必要。歷史工作者的求真之旅遇到甚麼挑戰?如何克服重重困難?本講細梳慢理政治詮釋和歷史詮釋層層交織的葛藤。

2014-15 求真 x 處世

法治文化

講者: 戴耀廷教授

經歷「雨傘運動」,港人對法治有了更深的認知,但也出現了對法治的不同甚至是相互衝突的理解。有認為法治最重要的就是守法,因公民抗命行動是違法行為,故是有損法治。亦有認為法治最重要是確保法院的司法權威,故不遵法院頒布的禁制令,對法治做成傷害很大,即使是公民抗命的行為也沒有例外。但也有認為法治的目的是要規限政府權力及實踐公義,故以達成這些目的的公民抗命行為,對法治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反是實現法治的行為。究竟這些對法治不同的理解是否真的存在衝突或能否共存呢?講者會引用法律發展模式的理論去重新審視法治與公民抗命的關係,而法律文化的演變是法制發展以至對法治詮釋背後的動力。

2014-15 求真 x 處世

在求知與價值之間:生物科技的吊詭

講者: 陳振勝教授

倚仗生物學和遺傳學的最尖端技術,我們研究生命,亦研究我們對生命的理解。這些研究配合大數據(big data)正在迅速發展。科學家在甚麼可做與甚麼該做之間,不斷尋找平衡。 科學求知與求「真」的精要在「信任」。誘惑、好奇心、貪婪、壓力和愚昧都會將我們導入歧途。我們現在尋找的平衡,可以改變屬於下一代的未來。我們該怎樣做?

2014-15 求真 x 處世

民意求真 科學處世

講者: 鍾庭耀博士

天地有理,人間有情。 民意求真,科學處世。 在這中西合璧、龍蛇混雜的社會, 如何承繼科學與民主的追求? 六四七一三二三……或有啟示。

2014-15 求真 x 處世

梁國雄與曾鈺成對談《廿一世紀資本論》

講者: 蔡子強先生(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

《學海湧泉》:臭皮匠與諸葛亮

講者: 陳天機教授(香港中文大學 大學通識教育部)

語云:「三個臭皮匠,一個諸葛亮。」這話與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提出的謎樣名言:「整體大於各部分之和,」前後、東西,互相交映,指出一個系統往往擁有眾成員所無的「湧現特性」。我們慣用的線性數學在這裏黯然失效,必需讓位給簡單扼要的「非線性數學。」後者輕易地擴充了亞里士多德名言的領域到所有現象的「量變。」但他完全沒有提出的「質變,」例如許多物理現象、所有化學反應、一切生命狀態,都也是湧現的常例。 本講取材於講者的通識教育新作:《學海湧泉》,從系統科學出發,企圖以平易的文字、中、小學程度的數學,鳥瞰今日的科學,也簡略地介紹複雜性科學裏分形的詭奇、混沌的啟示、自我組織的湧現與套疊、大自然的演變和群體社會的協調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