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沙龙旨在于从跨学科及跨文化角度探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以鼓励学生思考与当代世界有关的问题,并促进校内的知识讨论。

2007 戰爭與和平 II

核戰略、核擴散與世界和平

講者: 丁偉

冷戰時期美蘇兩大超級強國並沒有爆發「熱」戰,戰略專家認為是雙方核力量均等造成「恐怖平衡」的結果。因此,許多國家都想辦法擁有核武器,但已有核武的大國卻竭力防止核擴散。擁有核武器的國家越來越多,會否對世界和平有好處?

2007 戰爭與和平 II

電影討論會:無人地帶

講者: 馬樹人

電影討論會:無人地帶 No Man’s Land講者:馬樹人 Speaker: Ma Shu Yun 1993年波斯尼亞與塞爾維亞戰爭中,三名敵對軍人被困於兩軍對峙中間的戰壕里。在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及國際傳媒的介入下,結果是…… 是次通識沙龍透過這部曾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及康城最佳編劇的電影,帶你在這個「無人地帶」中,思考戰爭與和平的問題。

2007 戰爭與和平 II

非政府組織在戰地的角色

講者: 鄒頌華(國際特赦組織)、高永賢(無國界醫生)
Speaker: Guest speakers from the Amnesty International (HK) and Médicins Sans Frontière

戰火無情,各國政府對軍備貿易撒手不管,加劇全球各地的武裝衝突, 直接為發展中國家帶來貧窮、難民、童兵、甚至是近期人人關注的血鑽貿易問題。作為一個非政府組織,甚至是世界公民的一份子,在面對國際衝突和戰爭時, 我們可以做甚麼去改變這些現象?

2007 戰爭與和平 II

穆斯林的擴張‧穆斯林的流散

講者: 朱凱迪
2006 戰爭與和平

The Shield of Achilles. War, Peace and the Course of History by Philip Bobitt

講者: 丁偉

歷經五個世紀多次的戰爭與和平,「國家」的觀念和形式不斷演變。今日世界再不能退回昔日局面。而置身於這恐懼與不穩的時代,我們正面對什麼挑戰?當戰爭機器已足以摧毀任何國家的國防,我們可怎樣保護自己?本書回顧歷史,檢視1914年到1990年這場「長戰爭」,以及展望將來;它預示民族國家(Nation-State)的死亡與史無前例的新衝突的誕生。

2006 戰爭與和平

媒體中的戰爭:虛擬與現實

不論虛構還是紀實,戰爭是媒體中經常出現的主題。 是次沙龍聚會邀請了三位嘉賓: 潘達培是香港電台紀錄片編導,製作了獲聯合國獎項的《孩子上戰場》(Child Soldiers)特輯,紀錄片重視的不是即時性,卻是對問題的跟進。 電影史上也曾出現不少以戰爭為題材的偉大電影,這些電影往往能帶領我們思考由戰爭引申的種種哲學與人生問題。影評人馮家明將為大家介紹多部戰爭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