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讀書會創立於2012年,適逢大學通識教育基礎課程在香港中文大學推行。經典讀書會旨在為中大本科生及大學社群培養經典閱讀的氛圍。多年來經典讀書會均在大學校園舉行講座及讀書會,同時亦經歷了階段性的演變。從早期主要集中討論選自大學通識教育基礎課程涵蓋的東西方經典,至近年擴展到探討不同學術傳統中的經典,範疇由哲學、文學、社會科學,至電腦工程、醫學科學、自然科學皆有覆蓋。經典讀書會過往的講座大多集中討論單一文本(例如《論語》、柏拉圖的《饗宴篇》等)中的某些主題,近來亦嘗試透過以回顧經典文獻的角度,介紹一些學術議題的關鍵發展(例如當代天文學、中世紀的魔法、近代的漫遊者等)。經典讀書會的講者及與論人大多來自大學通識教育基礎課程的教師團隊。
講者: 華黎裕博士
主持: 李駿康博士
日期: 28 / 2 / 2025 (五)
時間: 4 p.m. – 6 p.m.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 大學書店(康本國際學術園一樓)
英語主講
簡介
The Heart Sutra is widely considered to be a fundamental canonical text in East Asian Buddhism, but its doctrines break away from the mainstream tradition, negating the values that shaped the early tradition. In this talk, we will focus on the doctrinal tension in Buddhism and explore how a Buddhist commentator reconciles this tension.
報名連結
中大學生及教職員: https://webapp.itsc.cuhk.edu.hk/ras/restricted/event?id=97836
校友及公眾人士: https://cloud.itsc.cuhk.edu.hk/webform/view.php?id=13703936
費用全免,歡迎所有人士參加
查詢: gefp@cuhk.edu.hk
講者: 蔣元秋博士
主持: 鄭威鵬博士
日期: 7 / 2 / 2025 (五)
時間: 4 p.m. – 6 p.m.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 大學書店(康本國際學術園一樓)
普通話主講
簡介
關於“文”的重要性,《論語》給出了這樣的解釋:對於君子來說,“文猶質也,質猶文也。”而被孔子稱為“思無邪”的《詩經》應當也是君子“文”的素養的一部分。本次講座從文本互文性(intertextuality)的角度來討論《論語》對《詩經》的引用以及後世詩歌對《論語》的引用。由於文本的引用必然基於對於該文本的解讀,因此本次講座也會探討閱讀經典的方式與意義。
報名連結
(已完結)
費用全免,歡迎所有人士參加
查詢: gefp@cuhk.edu.hk
講者: 盧駿揚博士
主持: 梁卓恒博士
日期: 1 / 11 / 2024 (五)
時間: 4 p.m. – 6 p.m.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 大學書店(康本國際學術園一樓)
粵語主講
簡介
阿里士多德對自然世界的解釋在西方世界影響巨大,流傳甚久,屹立近二千年,到十七世紀科學革命時期才被打破。他的自然理論包涵物理、天文、氣象及生物等題材,範圍廣闊卻又能統歸於一套中心理論,而其中的「四因說 」更是整個系統中的重要支柱。是次講座會以阿里士多德《物理學》及其他相關著作探討他如何以「因」來理解自然世界種種現象。
報名連結
(已完結)
費用全免,歡迎所有人士參加
查詢: gefp@cuhk.edu.hk
講者: 黃東田博士
主持: 梁卓恒博士
日期: 18 / 10 / 2024 (五)
時間: 4 p.m. – 6 p.m.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 大學書店(康本國際學術園一樓)
粵語主講
簡介
本講座探討三個議題。一是馬克思在《1844經濟學哲學手稿》當中所涉及到的異化問題;二是異化問題如何在當今社會中有什麽變化,尤其是在社交媒體盛行的當下;三是當代哲學家Guy Debord如何將異化問題擴張到「景觀社會」這個概念,來理解當今社交媒體所帶來的異化。
報名連結
(已完結)
費用全免,歡迎所有人士參加
查詢: gefp@cuhk.edu.hk
講者: 司徒偉文博士
主持: 梁卓恒博士
日期: 22 / 3 / 2024 (五)
時間: 4 p.m. – 6 p.m.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 大學書店(康本國際學術園一樓)
粵語主講
簡介
人工智能(AI)會否有創意?有人質疑AI缺乏真正的創意,只靠重複使用現存數據衍生「新作」。然而,網上流傳的AI創作示範卻又令人眼前一亮。本講將從音樂創作探討AI的創造力,先簡介AI作曲原理並與人類作曲過程比較,繼而介紹關於創意的著作,討論何謂創意──是力求推翻傳統,還是重新組合既有想法?我們將探討AI在音樂創作中的應用與限制,重新審視AI時代下的創意。
報名連結
(已完結)
費用全免,歡迎所有人士參加
查詢: gefp@cuhk.edu.hk
講者: 楊陽博士
嘉賓: 鄧國騫先生、李海燕女士
主持: 梁卓恒博士
日期: 17 / 11 / 2023 (五)
時間: 4 p.m. – 6 p.m.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 大學書店(康本國際學術園一樓)
粵語及英語主講
簡介
「作為二十世紀的倖存者,我們都懷念那個我們不懷念的時代。但似乎已經沒有回頭路了。」斯維特蘭娜‧博伊姆(Svetlana Boym)這樣總結了她的著作《懷舊的未來》。懷舊是對已不存在的過去的懷念,還是激發對未來想像的一種方式?懷舊是需要摒棄的負面情緒,還是浪漫的異地戀?與古人的時間感相比,懷舊如何告訴我們現代人的時間感?本讀書會以博伊姆研究作家藝術家於聖彼得堡、莫斯科、柏林等後共產主義城市思念家鄉的情懷作為起點,邀請香港藝術家鄧國騫和藝評家李海燕,一起思考香港藝術家如何探討潛在懷念裡的時間感。歡迎參與者帶來自己生活中的紀念品,分享渴望的情懷。
報名連結
(已完結)
費用全免,歡迎所有人士參加
查詢: gefp@cuhk.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