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去台灣禪修吧!
UGED2297
學以致禪:從靜觀到正念

2024 – 25 暑期可持續發展通識科 (範圍D:自我與人文)
UGED2297 學以致禪:從靜觀到正念

科目介紹

學業壓力、人際關係及適應社會等的挑戰,很容易將我們擲入焦慮、恐懼甚至絕望的循環當中。若負面情緒無可避免,我們是否可在困境中找到一片寧靜,以重新思考生活的真正目的、重燃自身和他人成就幸福的希望?聯合國於2015年提出的十七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包括了「良好健康與福祉」(目標三),正傳達關注良好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本科通過親身體驗的方式學習,讓同學對「正念靜觀」的理論、修習以致其在個人及社會的應用有更具體的理解和思考。本課程將介紹有關佛教與基督宗教靜觀的理論知識,並以體驗式教學讓同學對理論知識有真實的體驗。

由盤膝數息的禁語禪坐,到生活日常中擁抱當下,同學可依循指導,逐步修習「正念」。佛家以八正道為解脫諸苦之方,而正念則是八正道之一。「正念靜觀」修習建基於《安般守意經》(即「觀呼吸以修禪定」)和《念住經》(即「正念的基礎」)等原始佛典,以及二千五百年出家和在家修行者的經驗。

修讀此科的同學將在理論授課之後,在灣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台北新北市,下簡稱法鼓山)進行為期五天的「正念靜觀」修習,同學與同修共居同食,修習靜定,掌握禪修基本技巧,進而培養正念生活的習慣。此外,同學亦有機會造訪香港本地宗教團體,體驗不同宗教的靜觀傳統。

學分

2

科目結構

本科主要由三部分組成:

  • 理論課:同學須在中大修習理論課,掌握佛教/基督宗教思想及其修行傳統,「正念靜觀」在現代社會的應用及與持續發展目標的關係。理論課設導修討論,導師會與同學研習與「正念靜觀」傳統有關之經典文章/書籍,並作個人/小組分享。需同學必須出席理論課,方有資格參體驗課。
  • 體驗課:同學會在臺灣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進行為期五天的「正念靜觀」修習,以掌握靜定與正念的基本技巧。透過練習深度聆聽、感受分享、出席講座及參與儀式,同學們培養對人、社會以及大自然的理解和慈悲。同學亦有機會造訪香港本地宗教團體,以體驗不同靜觀傳統。
  • 研討會:同學須作小組匯報總結學習成果以及提交反思文章。

授課語言

課程將以廣東話/話進行

費用

大學通識教育部負責法鼓山禪修,包括課程費用、臺北本地集合地點往返法鼓山的交通費以及法鼓山五天禪修食宿。同學須自行安排往返台北之集合地點、承擔有關費用,及預備個人用品。

申請方法

如欲選修本科,同學必須於申請時已經修讀或正在修讀大學通識教育基楚課程「與人文對話」一科。同學須在202537或之前填妥網上申請表格,並須撰寫一篇個人自述,連同成績單於網上申請時一併上載。個人自述的內容對部門揀選課程學生的決定尤為重要。同學可交代欲選修此科的原因、個人的期望、對正念的理論或應用的認識、過往參與正念相關的經驗等。個人自述以中文600字或英文400字為限。

重要日子

2025年2月14日 報名開始 (網上申請表格
2025年2月21日 Zoom科目簡介會(在此登記

時間:16:00–17:00

語言:廣東話

2025年3月7日 截止報名
2025年3月14日 面試
2025年3月18日 面試結果通知
2025年3月21日 同學確認參與
2025年3月25日 繳交按金
2025年6月23 – 27 日 理論課程
2025年7月4 – 9 日 臺灣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禪修
2025年7月15日 體驗學習後研討會
日期待定 訪問本地宗教團體

注意事項

由於策劃涉及大量協調工作和安排,本科不會跟從大學正常選科時間表和程序。同學獲得面試取錄通知後,須以電郵確認選修本科,並繳交按金HKD2,000(完成課程後將全數退還),然後由大學通識教育部在CUSIS上安排正式選課。一經安排選課,如非特別情況,同學均不能退選。

台灣法鼓山2023年夏季青年卓越禪修營回顧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2-wKREdsn8

歷届台灣法鼓山青年卓越禪修營信息:https://ddyp.ddm.org.tw/selfList_detail.php?branch=13&type=news&no=389

臺灣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的資料,請參閱:https://fagushan.ddm.org.tw/

查詢

如有任何查詢,請電郵至 natalieli@cuhk.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