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思行博士
BA(Hons), MPhil. in History (Lingnan), PhD in History (HKU)
電郵
henrychoi@cuhk.edu.hk
學術簡介
蔡思行博士畢業於香港嶺南大學,主修歷史,獲歷史(榮譽)文學士(一級榮譽)、哲學碩士學位,獲香港大學歷史系哲學博士學位(第一屆王賡武研究生歷史獎)。2012至2019年,先後任教及任職於香港大學中文學院、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香港理工大學中國文化學系及香港樹仁大學歷史系,歷任項目主任、講師及助理教授。2019至2023年間,出任團結香港基金轄下香港地方志中心執行總編輯。2023年,加入大學通識教育部通識中國課程。研究興趣為香港史、中國經典文化、舊書收藏品及海洋史等。在教學以外,蔡博士近年致力於撰寫報章、雜誌文章和主講公開講座,向公眾介紹中國經典文化、香港歷史和舊書舊物舊相片。
任教科目
現任教的通識教育科目
UGEA2288: Understanding China: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曾任教的其他科目
UGFH1000: In Dialogue with Humanity
Hong Kong and the Pearl River Delta: Economic and Social Changes since 1978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utual Impressions of China and the West
Chinese Customs and Rituals
Chinese Customs and Etiquette
History of China-West Cultural Exchanges
The Perspectives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and the World, from 1842-now
The Great World Wars
The Modern World
Introduction to World History to 1500 A.D.
著作選錄
書籍
- (與施仲謀合著) 《香港中華文化教育》(香港︰商務印書館,2020年),309頁。
- 《尖沙咀海濱歷史、城市發展及集體記憶》(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2019年),199頁。
- 《玩讀香港︰西方視野中的香港》(香港︰天地圖書,2018年),245頁。
- The Remarkable Hybrid Maritime World of Hong Kong and the West River Region in the Late Qing Period (Leiden: Brill, 2017), 292 pp.
- 《戰後新界發展史》(香港︰中華書局,2016年),204頁。
- (與梁榮武合著) 《香港颱風故事》(香港︰中華書局,2014年),223頁。
- 《郵票中的香港史》(香港︰中華書局,2013年),200頁。[第七屆香港書獎決選書目]
- 《香港史100件大事(下)》(香港︰中華書局,2013年),390頁。
- (與區志堅、彭淑敏合著) 《香港記憶》(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3年),285頁。
- 《香港史100件大事(上) 》(香港︰中華書局,2012年),301頁。
- (與彭淑敏、區志堅合著) 《辛亥革命群像》(香港︰中華書局,2011年),316頁。
- (與區志堅、彭淑敏合著) 《改變香港歷史的60篇文獻》(香港︰中華書局,2011年),479頁。
學術文章
- “Reconceptualization of Historical Reality: The Dōjin Game San Guo Zhi Jiang Wei Zhuan.” In Kaby Wing-sze Kung ed., Reconceptualizing the Digital Humanities in Asia: New Representations of Art, History and Culture (Singapore: Springer 2020), pp. 175-188.
- 〈批判五四──中國文化失位與懺悔〉,載周佳榮、黎志剛、區志堅編︰《五四百周年︰啟蒙、記憶與開新》(香港︰中華書局,2019年),頁94-112.
- 〈香港的萊茵河——戰後新界河道修復與新市鎮成敗的關係〉,載程美寶、黃素娟編︰《省港澳大眾文化與都市變遷 》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 頁83-94.
- “China, imperial: 8. Qing or Manchu dynasty period, 1636–1911.” In John MacKenzie ed., Encyclopaedia of Empire (Wiley-Blackwell, 2016).
- 〈文化出版人王雲五與現代中國知識體系的建立〉,《香港中國近代史學會會刊》,第16期,(2015年3月),頁39-57.
- 〈從陳鶴琴看美國兒童教育學對中國之影響〉,《香港中國近代史學會會刊 》,第15期,(2014年11月),頁69-78。
- 〈1920至1930年代商務印書館的童子軍用書〉,《香港中國近代史學會會刊》,第14期,(2014年10月),頁17-35。
- 〈從考據到活譯︰論晚清至民國時期英譯中國經典形式之演變 〉,《香港中國近代史學會會刊》,第12期,(2014年7月),頁2-23。
- 〈歷史教育的時地人——以香港抗日歷史為例〉,載鮑兆霖、周佳榮、區志堅主編︰《第二屆廿一世紀華人地區歷史教育論文集》(香港︰中華書局,2012年),頁366-378。
- 〈時代的追憶——不同的「我」與中華書局〉,載周佳榮編︰《百年傳承──香港學者論中華書局》(香港︰中華書局,2012年),頁29-49。
報刊文章(選錄)
- 〈尖沙咀海濱︰香港海陸空交通樞紐〉,《就係香港》,第22期,2024年夏,頁69-85。
- 〈老子說 ‘德’〉,《新民晚報》,2024年7月27日。
- 〈推動經典教育課,重建學生價值觀〉,《星島日報》,2024年6月4日。
- 〈‘益’和‘損’的智慧〉,《新民晚報》,2024年5月30日。
- 〈粵港舊書中的蔣介石〉,《讀書雜誌》, 第十一期,2024年4月,頁61-65。
- 〈老莊以笑說境界〉,《新民晚報》,2024年4月6日。
- 〈自勝者強〉,《新民晚報》,2024年3月9日。
- 〈了解孫中山事跡,學習不畏艱苦〉,《文匯報》,2024年3月4日。
- 〈春節的智慧〉,《新民晚報》,2024年2月11日。
- 〈香港出版的紅色書籍〉,《讀書雜誌》,第十期,2024年1月,頁68-75。
- 〈孔子問道於老子〉,《新民晚報》,2024年1月12日。
- 〈不容然後見君子〉,《新民晚報》,2023年12月13日。
- 〈君子有福〉,《新民晚報》,2023年11月16日。
- 〈香港年鑑、手冊與概況〉,《 讀書雜誌》,第九期,2023年10月。
- 〈怎樣成為有學問的人〉,《新民晚報》,2023年10月17日。
- 〈新界有多「新」?條「界」在哪裡?〉,《就係香港》, 第19期,2023年秋,頁26-33。
- 〈蔡思行讀《碌碌有為》︰了不起的日常生活〉, 《上海書評》,2023年8月9日。
- 〈《論語》中的人生規劃〉, 《新民晚報》, 2023年7月30日。
- 〈百靈三奇書〉, 《讀書雜誌》, 第八期, 2023年7月。
- 〈東北丙公筆下的文史掌故〉, 《讀書雜誌》, 第七期, 2023年4月。
- 〈舊香港旅遊指南對旅業發展的啟示〉, 《信報財經新聞》, 2023年2月7日。
- 〈粵派三毫子小說〉, 《讀書雜誌》, 第六期, 2023年1月。
- 〈王敬羲筆下的香港商業人物〉, 《讀書雜誌》, 第五期, 2022年10月。
- 〈社會運動不走極端 訴諸暴力失道寡助〉, 《文匯報》, 2022年10月11日。
- 〈香港文化之明日戰記〉, 《信報財經新聞》, 2022年10月10日。
- 〈昔通脹釀搶米潮,海員罷工爭權益〉, 《文匯報》, 2022年9月29日。
- 〈鄉民拚死掩護,縱隊功成身退〉, 《文匯報》, 2022年9月27日。
- 〈保護文化精英,營救盟軍戰俘〉, 《文匯報》, 2022年9月22日。
- 〈慷慨捐一碗飯,挺抗日救難民〉, 《文匯報》, 2022年9月20日。
- 〈投身抗日戰爭,港人同仇敵愾〉, 《文匯報》, 2022年9月16日。
- 〈一扇鐵門見證保家衞國歷史〉,《星島日報》, 2022年9月12日。
- 〈重塑城市獨特景觀,霓虹再次亮透晚上〉, 《信報財經新聞》, 2022年9月6日。
- 〈審視香港文藝底蘊,發展中外交流中心〉, 《信報財經新聞》, 2022年7月16日。
-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香港印刷的善書〉, 《讀書雜誌》, 第四期, 2022年7月。
- 〈善用科技,展現香港歷史文化軟實力〉, 《信報財經新聞》, 2022年6月28日。
- 〈承載集體回憶,香港珍寶勢成鹿角遺恨〉, 《HK01》, 2022年6月14日。
- 〈活化市區舊樓,疫後經濟活棋〉, 《信報財經新聞》, 2022年6月11日。
- 〈再見珍寶!〉, 《星島日報》,2022年6月6日。
- 〈存仁公讓——疫下讀香港舊中醫書籍〉, 《讀書雜誌》, 第三期, 2022年4月.
研究項目
- Faculty Development Scheme: “’One Belt, One River’: Maritime and Inland River Trade in Guangdong and Guangxi Provinces (1897–1926).” (Funded by University Grants Committee, HKSAR), PI, 2018-2020.
- “尖沙咀海濱歷史、城市發展及大眾集體記憶 (History of Tsim Sha Tsui Waterfront, Urban Development and Collective Memory of Common People).” (Funded by the Lord Wilson Heritage Trust), PI, 2017-2019.
- “香港當年今日 (Hong Kong’s History in 366 Days).” (Funded by Hong Kong Museum of History), PI, 2017-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