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沙龍
想吃好的:明清中國的稻米種植和消費
講者: 張瑞威教授
本演講將集中探討明清時期中國的稻米種植和消費。糧食的主要功能,是養活人類。究竟一個人吃多少才夠?這一方面涉及營養問題,另一方面涉及習慣問題。如何能保障一個人吃夠?這裡則涉及主食和雜糧、不同品種的稻米的產出問題。如果這其中再加上對於不同品種稻米的口味選擇問題呢?圍繞這幾個問題,演講將以華中和華南的糧食種植和消費作為個案,論證稻米的商品化以及長途貿易出現的主要因素。

通識沙龍
體育運動與政治
講者: 馬嶽教授
很多人會說「體育還體育,政治還政治」,但其實體育運動的發展,例如奧運和現代足球,本來就是政治性的。不少政府會利用體育運動達致政治目的,而體育運動歷史上亦曾影響大國外交,帶來政治衝突,以至影響民族認同和國家形象等。本講座將從體育運動的歷史發展開始,用不同事例說明體育運動與政治息息相關。

通識沙龍
一豆一世界
講者: 林漢明教授
大豆是源自中國的古老作物,與東亞飲食文化密不可分。現代大豆是世界重要經濟作物,提供全球70%植物蛋白及28%植物油供人類及動物食用。大豆可以通過與根瘤菌進行共生固氮作用,減少化學氮肥使用,是可持續農業重要一員。目前中國大豆自給率不足百分之二十,形成了「大豆危機」。通過嶄新科學技術,我們可以更有效地研究、利用和創造大豆種子資源。在是次講座中,我們將會用科學的角度探討大豆這課題。

通識沙龍
「天人之際」的現代詮釋——當代新儒家的觀點
講者: 鄭宗義教授
天人關係是中國思想世界自古至今的一個重要課題。本講將先概述先秦、兩漢與宋明的各種論說,再分析當代新儒家如何繼往開來,在吸收宋明理學的養分上作創造性詮釋以回應現代性的挑戰。

通識沙龍
從MeToo到《芭比》:性別之戰存在嗎?
講者: 蔡玉萍教授
20世紀60年代以來,女性的地位在許多國家中已有顯著提高,越來越多的女性找到工作、接受高等教育,並成為專業人士。在不少國家,家庭暴力和性別歧視已被定為違法行為,安全的避孕措施也已被廣泛普及。但與此同時,處於領導位置的女性仍然少見,性暴力和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也以女性為主。正當女性主義者對停滯不前的性別平權感到沮喪時,反女權主義的強烈回潮和對抗運動進一步推動了全球右翼政治的擴張。有人認為,21世紀性別之戰已經在虛擬和真實世界中展開。事實真的如此嗎?在本次演講中,我將試圖回答這個問題,並討論女性為爭取性別平等而進行的抗爭、男性為這種抗爭對他們在公共及私人領域造成的角色變化產生的焦慮,及二者之間愈發緊張的關係。

通識沙龍 – 福島巡禮:核災之後,再生之中
講者: 譚萬基博士不久前,日本東京電力開始把福島第一核電站儲存的核廢水排入太平洋,引起很多國家的關注和環保團體的抗議。究竟福島在2011年3.11 大地震和海嘯引發的核災過後,是否如日本政府所言,生活已經復歸正常?抑或如環保團體揭露的危機處處,輻射的遺害仍在?災後福島的生活日常,除了食物安全之外,跟我們有什麼關係?講者自2014年第一次踏足福島,將以他的田野體驗來探討這些議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