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症下的國際關係
講者: 沈旭暉疫症改變人際交往方式,亦帶來全球格局的轉變。疫症危機促成第四次工業革命及虛擬經濟的再昇級,亦同時引領去全球化運動及重啟民族主義浪潮,對未來區域性的經濟秩序帶來深刻的轉化。
2019-20 時代的抉擇科學革命浪潮下的宗教
講者: 陳文豪過去四至五個世紀,科學出現了數個重要的「革命」和範式轉移(paradigm shift),令人類對自然界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想法。同時間,科學與宗教之間的關係也出現了重大的變化。很久以前,科學與宗教之間的關係千絲萬縷,密不可分。直到「科學革命」的出現,科學與宗教之間開始出現了張力與矛盾,在十九世紀中後期開始更出現了互相敵視和攻擊。直到近一個世紀,情況開始有了轉變,在學術界的討論中,科學與宗教已經陸續開展了不同程度的對話,更有不少研究已經開始探討科學與宗教互相融和的可能性。是次講座將會從歷史、哲學、神學和科學四個角度探討科學與宗教之間在科學革命浪潮下的微妙關係。
2019-20 時代的抉擇[活動延期] 1919:流產的革命
講者: 陳以愛1919年,北京大學發起一場學生運動,成為現代中國歷史的分水嶺。北大學生以「直接行動」掀起政治革新,引發全國各大城市響應。上海「三罷」(罷課罷市罷工)七日,激進派欲循「辛亥模式」建立新政府。最終,醞釀中的革命卻以流產收場,究竟原因何在? 百年來對五四運動的書寫,多半以學生為主體,遮蔽了其他社會成員的角色。其實,五四運動的同情者還包括:中美政府官員、教育家、企業家、銀行家、新聞記者、商鋪店員及工廠工人,他們以直接或間接方式參與了這場運動,共同塑造了這場運動的豐富面貌。 本講探討民眾運動及密室政治的交光互影,剖析內政外交的複雜牽連,揭示歷史處境中全照視野的窘乏,個人及集體面對未來的艱難選擇。
2019-20 時代的抉擇[活動延期] 社運創傷與心理治療
講者: 葉劍青香港這場超過六個月的反修例運動是史無前例的,整個社會亦經歷了龐大的變化。 截至2019年12月中,已經有接近6,000人被捕 ,當中學生超過2,300人,大學生亦超過700人。催淚彈和橡膠子彈在社區施放已經各超過10,000枚,受傷受影響的香港市民不計其數。尤有甚者,很多直接或間接經歷警暴情況的市民都有極大負面情緒,甚至創傷(trauma)。有人形容,這是一件觸發人道危機的集體創傷(collective trauma)事件。有見及此,良心理政及一群義務心理學家在這場運動中致力提供各方面的心理支援。 甚麼是創傷?個人創傷和集體創傷有不同嗎?在梳理創傷的過程中,敍事實踐如何理解和應對?集體創傷如何轉化?希望這次講座可以和大家一起探討這方面的問題。
2019-20 時代的抉擇從六七暴動看反送中運動:《消失的檔案》放映及映後座談會
講者: 羅恩惠2019年的「反送中運動」,被認為是1967年左派暴動以來最激烈的一場政治運動。特區政府早於「6.12事件」後就將它定性為「暴動」,中共官方宣傳亦強化對「暴動」的定性,甚至稱之為「恐怖主義苗頭」。 事實上兩場運動性質截然不同。1967年的暴動,是中共港澳工委引入內地的文化大革命,試圖通過暴動奪取港英的管治權。2019年的「反送中運動」則是香港人自發捍衛《基本法》賦予我們雙普選的權利。此外,兩場運動還有更多具體差異,包括港共的暴力程度及今天由警民衝突引發的暴力。 兩場運動的共同點是香港本土意識的確立。六七暴動令港人不再自視為過客,以香港為家。最近的「反送中運動」更令港人自主意識升至新高,對強權的抗爭至今未完。
2019-20 時代的抉擇地球之瓜,何堪再摘
講者: 余浚維、李明地球資源有如黃台之瓜,被人類一摘再摘:過去幾十年間,能源消耗、物種滅絕、環境污染等問題,令地球上各種生物趨向「攬炒」的命運。另一方面,農業作為人類社會基石的同時,亦成了消耗地球的主因之一。因此,發展可持續農業成為當務之急。藉着澳洲、香港及世界各地的經驗實踐,講者將探討如何透過認識自然、科技應用和經濟發展,使農業活動走向可持續發展,讓下一代得嚐永續之瓜,一摘再摘。